Golden Bough Health Care Medical Center
image 4.png

講堂

類風濕性關節炎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以關節為主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凡構成關節的各部份組織均可受到侵犯。其突出的臨床表現呈對稱的多發性關節炎,特別以手足指趾踝等小關節最易受累。早期或急性期發病,關節呈紅腫熱痛,和運動障礙,晚期則關節強直或畸形﹐並有骨和骨骼肌萎縮。在整個病程中患者可有發熱、無力、貧血、皮下結節﹐心包炎、胸膜炎、血管炎等病變﹐類風濕關節炎乃於中醫’’痹證’’范疇。

病因

西醫病因病機

  1. 免疫因素--病損及滑膜組織上有大量的淋巴細胞和漿細胞侵潤滑,液中有變性的IgG和類風濕因子組成的免疫復合物。由於免疫復合物沉積在關節滑膜上激活了機體的補體系統,使大量的中性粒細胞向滑膜和關節腔內滲入引起炎症,促進了中性粒細胞和巨噬細胞的吞噬作用(同時由於吞噬了與補體結合的免疫复合物,形成了類風濕細胞)。在消除復合物的過程中,類風濕細胞的溶酉每體釋放了大量的酉每對關節組織造成破壞。

  2. 遺傳因素--有關學者發表的研究報告﹐認為近親發病率較高﹐提示與遺傳的相關性。

  3. 感染因素--鏈球菌、類白喉桿菌、支原體、病毒等為類風濕病原體。                     

中醫病因病機

先天稟賦不足﹐正氣虧虛﹐感受風﹐寒﹐濕﹐熱之邪﹐痹阻於肌肉﹐骨節經絡之間﹐使氣血運行不暢﹐導致痺證。由於個體體質不同對外邪的反應各異可分為

  1. 素體陽盛 感受風寒濕邪﹐外襲肌膚﹐內含于關節三邪相搏﹐致經脈閉阻﹐郁而化熱則關節紅腫熱痛。

  2. 陽虛之體﹐感受風寒濕邪或因冒雨涉水濕邪外漬﹐致陽氣不發氣血郁閉﹐關節不利。由於陽虛之體得風寒濕邪則寒化﹐致表現關節腫脹涼痛﹐喜溫怕涼。

  3. 痹證日久﹐耗氣傷血﹐損及臟腑導致正虛體寒﹐則屢發不已。病久邪深內臟虛損,正不勝邪﹐使津液凝滯﹐化痰而阻滯脈絡﹐筋骨之間﹐終致骨節畸形腫痛﹐肢體活動失靈。

臨床診斷

辨病

a.症狀體征

  1. 全身症狀﹔ 疲乏無力﹐低熱.納差體重減輕肌肉痠痛四肢麻木。手指發涼貧血等症狀。

  2. 關節表現﹔早晨僵硬﹐對稱性疼痛腫脹﹐活動受現﹐病發晚期則關節強硬畸形。

  3. 其他表現﹔患者在關節周圍﹐上肢鷹嘴尖﹐ 部及下肢踝部出現皮下小結節﹐侵犯心肺時出現二尖瓣病變﹐胸膜炎﹐心慌。

b.實驗室及其他檢查

  1. 輕度貧血﹐ESR(血沉)增高)。

  2. X線檢查﹐早期無明顯的骨骼系統改變﹐但隨著病情變化﹐X線提示關節部位骨質疏鬆﹐間隙減少和骨質的侵蝕﹐軟骨消失﹐甚至半脫位。

  3. 血清學檢查: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增加﹐類風濕因子陽性80%

辨証

  1. 濕熱痺 病勢急﹐關節紅腫熱痛﹐身熱有汗不解病痛關節屈伸不利﹐晨起僵硬﹐煩躁﹐小便短赤﹐舌苔黃﹐脈數。

  2. 寒濕痺 肢節劇痛﹐不可屈伸﹐甚則強直拘 緊﹐時輕時重﹐遇寒加重﹐得熱則緩﹐舌苔薄白脈弦緊或濡緩。

  3. 毒熱痺 關節紅腫﹐掀熱跳痛﹐不可觸﹐皮下紅斑﹐發熱寒戰﹐心煩﹐口渴﹐溲黃﹐大便干﹐苔黃﹐脈弦滑數。

  4. 肝腎虛痺 痺病日久﹐累及肝腎﹐骨枯筋萎﹐關節強直變形﹐身體贏弱﹐溲少﹐便干﹐苔少舌體瘦﹐脈細數。

治療

西藥治療

  1. 一般治療 由於病程長容易反复發作﹐故在休養中要十分注意生活起居﹐避免或去除發病誘因﹐如寒冷﹐潮濕﹐疲勞﹐精神刺激﹐外傷和感染等。

  2. 藥物治療  A.非匹林抗炎藥﹐阿斯匹林等。B.抗風濕藥。C.腎上腺皮質激素

  3. 外科手術治療。

中藥治療

  1. 濕熱痺 以清熱去濕﹐活血通絡宣痺。方以宣痹湯合二妙散加減。

  2. 寒濕痺 以溫經散寒除濕通痺方以烏頭湯合薏仁湯加減。

  3. 毒熱痺 以清熱解毒﹐活血﹐涼血通痹﹐方用四妙勇安湯加減。

  4. 肝腎濕痺 以補養肝腎﹐強筋骨﹐暢氣血﹐舒利關節﹐方用右歸丸加減。

針灸治療

  • 依據病患部循經取穴﹐採取局部或遠端配穴﹐以疏通經脈﹐調和氣血。

  • 曲池﹐合谷﹐三陰交﹐陰陵泉﹐解溪。合谷﹐三陰交﹐關元加艾灸。

  • 脊椎關節 殷門﹐委中﹐承山﹐后溪。

  • 肩關節  肩 天突 陽陵泉

  • 肘關節  曲池﹐天井﹐合谷。

  • 脕指﹐掌關節  外關﹐手三里﹐陽溪﹐中泉﹐四縫。

  • 髖關節  環跳﹐陽陵泉﹐絕骨。

  • 膝關節  足三里﹐膝眼﹐陰陵泉。

  • 踝關節  解溪﹐太溪﹐崑崙。

本中心的鼻特殊療法

本中心多年來臨床研究總結後,開發了純中藥鼻特殊療法,乃是依照病人之症候,經過辨證之後,以通、開、清、強壯,循序漸進為治則,在清除病人痰、濁、淤的同時,也一起調整臟腑機能,而達到內外同治的目的。此療法以現代醫學、解剖學觀點,乃是通過局部給藥,透過鼻腔黏膜微小血管直接吸收與利用,產生自律神經之調節即血管疏張及放鬆等作用。一般對鼻病的治療多為口服給藥的方法,有效成份經胃腸道吸收,再循肝門靜脈進入體循環,成份已被破壞、變性,或經肝臟解毒效應後,使血液中有效成份難以達到有效濃度。而“中藥鼻腔特殊療法”運用內病外治及局部給藥的原理,最少的用藥量,發揮最佳的治療效果,鼻腔黏膜上有眾多的細微纖毛,可大大增加藥物被吸收的有效表面積,使鼻腔用藥的利用率幾近99%。

在接受本中心的鼻特殊療法時同時建議患者採取適當的運動可減輕關節疼痛﹐提高耐力與肌力同時也可以增進軟骨的養分供應﹐但應注意急性發炎期不可運動﹐疼痛較輕時可以加以訓練。運動的種類包括耐力訓練﹐重量訓練及維持關節活動度和關節彈性的運動。在重量訓練方面﹐應由很小的重量﹐增加重複次數方式開始﹐應注意動作技巧。運動後若關節疼痛或僵硬感增加應降低運動強度或重新評估運動內容。例如可以選擇對關節衝擊力低運動如行走﹐柔軟體操﹐騎固定式腳踏車及游泳等。尤其是游泳可利用水的浮力來減少對關節的衝擊力﹐又可利用水的阻力作為重量訓練﹐在水中步行﹐踢水﹐彈跳都是較不費力且安全的運動。

Kin Liang